首页

搜索 繁体

130章 身体是一切斗争的本钱(1 / 3)

&esp;&esp;沈奇终于完成了论文《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》,检查一遍没什么问题,投稿。

&esp;&esp;往哪里投?

&esp;&esp;当然不能投给ann-ath或者acta-ath,沈奇写的是中文论文,还没翻成英文。

&esp;&esp;就算翻成英文,ann-ath、acta-ath也而不可能收沈奇的稿件,沈奇自己也清楚,目前他的论文水平无法使国际上的顶级数学期刊动心。

&esp;&esp;所以先投国内的数学期刊吧,沈奇锁定目标,浙大主办的数学刊物《数学研究报》。

&esp;&esp;沈奇将《三维超复数的一种解法》的tex文档转化为pdf格式,发邮件给《数学研究报》编辑部。

&esp;&esp;在邮件正文中,沈奇大致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背景和学术研究成果:“尊敬的编辑您好,我是燕大数学系大一学生沈奇,曾在《数学创新报》上发表过一篇论文,即刊登在《数学创新报》第x卷、第x期的论文《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的一些新解法》。”

&esp;&esp;自我介绍这么几句话足够了,沈奇好歹是发表过论文的人,这点非常关键,他拥有一定的学术资本,并非白纸一张。

&esp;&esp;虽然《数学创新报》都没被sci收录,但没关系,沈奇目前是个学术新人,只要曾在国内期刊哪怕是普刊上发表过论文,再次投稿至少能让初审编辑多看几眼。

&esp;&esp;《数学研究报》的学术地位较《数学创新报》有所提升,至少人家属于国家核心期刊,sci的影响因子为0302。

&esp;&esp;if只有0302太low了?

&esp;&esp;low就low吧,数学家们根本就不稀罕if。

&esp;&esp;全中国没有一家数学期刊的if超过1,最高的是中科院的《数学学报》,if为0578。

&esp;&esp;世界范围内,诸如ann-ath、acta-ath这样的顶级大牛,if也是长期徘徊在25-4之间。而行业内的平均值是1-5,这里的行业内包括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工程等领域的期刊,以及综合性期刊。

&esp;&esp;数学期刊的if为何如此低?

&esp;&esp;丘成桐先生用一句话进行了精辟概述:“好的数学论文必然被极少引用,因为没几个人能看懂。”

&esp;&esp;根据if的计算公式,三年内的引用次数决定了当年的影响因子if。

&esp;&esp;好的数学期刊、真正有料的数学论文,读者看都看不懂,还引用个毛线呢,所以数学期刊的if普遍较低。

&esp;&esp;如果你写的数学论文被大量引用,原因只有一个:你写的太肤浅,水平太烂。

&esp;&esp;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为啥被引用的次数多,因为它们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,学物理的,学化学的,学生物的,学工程制造的……各行各业的人总能在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上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。

&esp;&esp;读者基盘太过庞大,读者们疯狂点击《自然》、《科学》,这两家期刊长期霸占点击榜前两位宝座,if在30-40之间,有段时间一度飙升到接近50。

&esp;&esp;人家绝对没有刷数据,这是真实数据,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科普读物,即便是一般读者也能看懂其中的部分内容。

&esp;&esp;而数学圈子是个小圈子,所以还是那句话,数学家们不稀罕if,你们爱看不看,爱引用不引用,离我远点,智商太低会传染。

&esp;&esp;沈奇通过邮件形式将论文的pdf版发给了浙大的《数学研究报》,接下来就是等待了。

&esp;&esp;如果pdf版的初审通过,编辑一般会要求作者提供可排版的tex文档,然后进入同行评审、编委会终审等环节。整个过程将持续2-3个月,甚至更久。

&esp;&esp;是这样的,数学论文的审稿工作就是这么久,同行专家们也得认真推导计算作者的论文。

&esp;&esp;数学又不像自然科学,附上一堆实验数据和图片,有图有真相,是对是错一目了然。

&esp;&esp;数学论文的验证和评审,几乎就是靠专家们脑补,数学史上也曾出现过评审专家看不懂作者论文的案例,有不少。

&esp;&esp;有的数学论文耗时十几年方才评审完毕,颁奖的时候作者都挂掉了,令人遗憾。

&esp;&esp;比如说阿贝尔,他去世时年仅27岁,生前一个大奖没拿过。

&esp;&esp;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